近兩年來,我國部分地區相繼發現一些蜱蟲叮咬所致的病例。中國疾控中心經研究,確定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是這類“蜱咬病”的元兇。元兇名為新布尼亞病毒17日出版的國際權威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了中國疾控中心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這是國際上首次
近兩年來,我國部分地區相繼發現一些蜱蟲叮咬所致的病例。中國疾控中心經研究,確定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是這類“蜱咬病”的元兇。
元兇名為新布尼亞病毒
17日出版的國際權威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了中國疾控中心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這一布尼亞科病毒。目前該病毒被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布尼亞病毒(SFTSV),簡稱新布尼亞病毒。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說,新布尼亞病毒的發現,是繼SARS冠狀病毒發現以來全球在病原學研究領域中的又一個重大突破。
近兩年,我國部分地區陸續報告了以發熱、胃腸道癥狀、血小板減少和白細胞減少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感染性病例,少數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的情況。 2009年,中國疾控中心首先發現了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 2010年5月,將該類病例定義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隨后,中國疾控中心從來自湖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和遼寧6省病人血清中分離到一株病毒,并完成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測定和同源性比較,通過對病毒基因結構和形態特征的詳細分析,確定該病毒為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同時,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檢測了600余份患者或健康人的血清,用大量病例證明了新布尼亞病毒和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因果關系。
主要發生在丘陵和山區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李德新介紹說,研究明確了新布尼亞病毒致病的臨床和流行病學特征?;颊叩闹饕R床表現為發熱、消化道癥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肝腎功能損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現。該病主要發生在丘陵、山區,患者以從事農業生產的成年農民為主,部分患者被蜱叮咬。流行期為4-10月,流行高峰為5-7月。
“對于發現不同以往的傳染病病例時,能否準確及時明確病因、鑒定病原體,是有效控制傳染病、防止疫情擴散的關鍵。 ”李德新說,新布尼亞病毒的發現首先得益于我國的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其次得益于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實驗室建設。
據了解,中國疾控中心已對全國疾控系統專業人員進行疾病檢測和診斷培訓,并制備了大量的實驗室檢測試劑分發到各省,使各省都能夠開展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測